close
大學指考考生。記者鄭清元/攝影 分享 facebook 台灣文學學會多位學者昨召開記者會,支持高中國文課綱「大幅調整」,降低文言文比例,增選台灣詩文。台灣文學學會理事長、詩人向陽指出,台灣學生在國際PISA測驗(國際學生能力評量)中,閱讀表現較落後,分析其中最主要的癥結,就在於當前高中國文選文,文言文比例過高(45~65%,加中華文化基本教材,達75%)。向陽等台文會學者認為,12國教課綱微草案文言文微降為45%至55%,加「中華文化基本教材」還是高達65%,這對廣大的學生和家長來說,都是沉重負擔,不僅不利於學生學習,對於我國學生國語文能力的提升,及國際視野的開拓,也缺乏助力。不過,有些國高中國文教師並不認同台文會主張。北一女中國文教師歐陽宜璋表示,PISA國際閱讀評比的年齡與年級,在14-15歲,也就是9年級到10年級初期,所對應的語文閱讀表達能力,並非第五階段、10-12年級的語文閱讀表達力。台北市實踐國中國文教師簡素蘭也說,PISA是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畫,是對全世界15歲學生的學習水平測試計畫,高中學生一入學都已滿15歲,不是這個計畫的評估對象,因此高中選取什麼教材都不能提升PISA閱讀素養的排名或成績,不能說「文言文會讓PISA評比降低。」簡素蘭說,提升PISA閱讀素養排名成績,要改變的不是教學內容,而是中小學各科的教學方法。因為PISA評量的閱讀,不僅僅是語文表達能力或文學欣賞能力,而是「學習力」,包括綜合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此外,向陽指出,站在台灣文學可長可久的立場,要呼籲各界不要把事關全國學生的課綱調整看成「意識形態之爭」,因為事實不是這樣,事實是,這是讓我們的國語文教育正常化,減輕孩子負擔、提高孩子語文學習興趣與能力的做法。對此,歐陽宜璋說,她認同新課綱不應成為意識形態的工具,國語文領域的「國文」階段,其聽說讀寫的能力以「中文」符號運用為核心,唯有透過良好文本的閱讀表達,循序漸進,才能培養具有世界觀的中文運用者。歐陽宜璋說,「每學期」文言以30%為上限的規定,在文化基本教材、文化經典刪除範圍之後,已並非必選文言篇章。實際上每學期文言選文只剩3篇,不能落實12年國教語文領域的人文素養,與循序漸進的語文規畫。
arrow
arrow

    tns69yk1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